首页 > 生活 > 详情

2023年3月经济数据点评:一季度之后的方向抉择

来源: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-04-20 19:00:20

4 月18 日,统计局公布3 月经济数据。

3 月经济数据充满“矛盾”,同时伴随争议。PMI、出口、金融、通胀、经济和地产数据逐一发布,市场反复定价强复苏还是弱复苏,经济通缩还是需求扩张。

3 月经济数据到底反映出怎样的趋势信号,如何交易这一份宏观数据,这是当下资本市场关注的问题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是一份充满“矛盾”的经济数据,不同板块给出的信号分歧较大。

多数情况下,不同宏观指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。不同指标给出的宏观信号分歧不会太大,然而今年3 月宏观数据表现不同于以往。

先看工业增加值,3 月同比表现偏弱。

3 月工增同比仅3.9%,仅高于去年疫情突发时期(去年4 月和5 月)和疫情达峰时期(去年11 月至今年1 月),可见今年3 月工增读数偏低。

拖累整体工增的是采矿业、公用事业和高端制造业,非高端制造业表现强韧。

再看固定资产投资,3 月固投表现同样偏弱。

3 月固投同比4.8%,这是2022 年以来偏低读数。地产投资延续之前韧性,除此之外,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同比均趋势下行。

制造业投资同比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下行态势,今年3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降至6.2%,为2020 年11 月以来最低月度读数。

3 月地产开发投资同比-5.9%,基本与上月持平,且为去年4 月以来偏高读数。

对比另一个指标,房地产新开工面积,今年3 月同比-19%,同步降幅虽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收敛,但整体表现依然偏弱。

基建投资同比9.9%,结束了去年6 月以来单月同比持续双位数的趋势。

最后看消费端,3 月表现总体偏强。

3 月社零同比10.6%,大超预期。10.6%的同比读数也是2021 年以来单月最高表现。需要强调的是,2022 年3 月社零基数偏高,控制基数效应之后,今年3月社零同比依然显著优于去年四季  城市房价同比上涨,二线和三线房价同比跌幅收窄,房价企稳趋势越发明确。

对比偏弱的地产新开工和偏稳的地产链消费,地产行业目前呈现出来的格局是销售热、新开工冷。

3 月经济数据充满争议,悲观者和乐观者都能找到各自叙事角度。

3 月不同经济指标给出的信号差异如此之大,以至于悲观和乐观派都能在3 月数据中够找到解释空间。

看多经济景气回温的可以在PMI、社融以及新鲜出炉的3 月社零中找到逻辑。

看弱经济趋势的可以在3 月通胀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中找到直接证据。

近期资本市场定价表现充分反映了市场对3 月各项宏观数据的分歧。

我们认为今年3 月数据分歧较大,主因有二:

一是去年底疫情达峰、今年春节偏早等原因,往年经济活动规律被打破。

二是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短周期和长趋势叠加,复杂度超过以往。

以地产为例,去年底疫情压制之下经济活动放缓,开年春节之后市场开始回补去年11-12 月销售量,这也是为何今年2-3 月地产销售超常放量,4 月环比走弱,4 月地产销售修复节奏不是降温,而是朝着正常化方向修复。

经历2022 年非常态下滑之后,房企融资、开工意愿降低,往年“销售-投资-拿地”传导规律被打破,最终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地产销售偏强,搭配的却是偏低的地产新开工数据。

经济数据描绘当下经济现实,终端需求修复然而长期投资动能疲软。

春节后经济状况比较清晰,出口偏强,消费和地产企稳,工业生产平庸,固定投资偏弱。

消费、出口以及地产偏强,除了趋势修复因素之外还有需求错位表达原因。制造业、地产和基建投资孱弱,各有成因但归根结底是长期预期偏弱。

去年底疫情达峰叠加今年1 月春节错位,部分消费和地产销售需求集中在今年2-3 月放量。地产销售如此,出口订单亦然。

3 月基建投资下行较快,预示着全年基建投资弹性有限。关键原因是2023 年土地出让金规模约束全年地方基建发力,地方基建的问题最终指向地产。

制造业投资整体处于下行通道,与海外经贸周期下行,国内缺乏有效需求动力相呼应。制造业投资的问题最终指向企业信心。

去年至今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较快;16-24 岁年轻人失业率横在历史偏高水位;与就业相关性极高的核心通胀长期位于1%以下,这些都是当前经济缺乏信心的表现。

这一数据组合之下,若聚焦短期需求,市场可以交易复苏;一旦将视野聚焦长期趋势,宏大叙事逻辑下市场难免感到悲观:二季度经济环比或较一季度走弱。

这也是为何3 月经济数据发布之后,债市迎来上涨。

度。

3 月社零主要依靠汽车、餐饮和场景消费带动。地产链和出行链消费较二月稳中有降,基本上与2 月人流活动达峰事实相匹配。

同样表现偏强的还有3 月地产销售量价。

3 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1.4%,较去年四季度有明显改善。3 月70 城中的一线  当下宏观经济和交易到了十字路口:一季度复苏之后未来方向如何抉择?

现在有一个关键问题,GDP 环比走弱是否必然意味着资本市场交易衰退?

2012 年以来中国GDP 增速中枢一路下行,从原来高于8%的增速降至目前的5%附近,但我们知道过去十年资本市场显然不是一路定价衰退。

所以现在问题变成了,资本市场交易复苏还是衰退,除了总量GDP 之外,当下重要的是关注哪些变量?我们认为答案在金融信用条件。

实际增长偏弱然而搭配一个偏强的金融信用条件,这种组合有利于权益市场。今年一季度社融持续放量,私人部门融资需求持续改善,至今未被证伪。这是今年一季度股市走流动性驱动逻辑,债市走牛的宏观背景。

未来信用条件能否持续改善,关键看地产销售持续性。再进一步,假若今年地产销售量价快速改善,甚至触发金融条件收敛,那么既有金融信用条件偏宽格局能否有所打破,关键还是取决于地产销售量价。

对实体经济而言,当下缺乏的不是GDP 增速走高多少个百分点,缺乏的是对未来增长的长期信心。

信心和风险偏好的修复,首先需要资产负债表修复。其中地产起到关键作用,毕竟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中地产占比七成。

地产稳,资产负债表修复,市场交易复苏;若地产修复并后续上行弹性到一定程度,触发政策调控变化,流动性驱动逻辑转变。我们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最需要关注的资产定价主线。

再度重申,二季度最关键的宏观变量是国内地产销售量价表现。

我们之前测算了2023 年全国地产库存以及分城市库销比,并初步判断2023 年或迎来全国房价企稳,以及高能级城市房价上行。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看到这一现象,则需我们保持紧密跟踪。届时有如一季度那样持续宽松的金融信用条件或将变化,资本市场将迎来新的定价逻辑。

风险提示:地产修复不及预期;海外衰退超预期;国内政策调控超预期。

分享至:

上一篇: 下一篇 :
x

推荐阅读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