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赚钱的福斯特,POE成为今年翻身的希望丨见智研究_速递
福斯特去年增收不增利,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了7%,但与硅料、石英砂等赚钱环节相比,仍然是毛毛雨,赚的是辛苦钱。胶膜行业产能并不缺,今年主要的机会在于N型电池放量后对POE胶膜的需求,POE胶膜壁垒相对高,盈利能力更好,如果POE胶膜产品渗透率加快提升,盈利能力仍能有保证。
营业成本太高,福斯特的盈利堪称“毛毛雨”
4月22日晚,福斯特同时公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,先总结下业绩表现:其中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8.77亿元,同比增长46.82%;归母净利润15.78亿元,同比下降28.13%;扣非净利润14.44亿元,同比下降32.53%。2023年Q1营收约49.13亿元,同比增长26.48%;归母净利润3.64亿元,同比增长7.46%;扣非净利润3.46亿元,同比增长9.65%。
可以说业绩表现非常一般,再仔细看看业绩拉胯在哪里:
(资料图)
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,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6.82%;但是更重要的是营业成本增长的却更高,同比增长65.3%,且单季度看Q4的盈利是最差的,扣非净利润直接为负。
再分拆产品看看,福斯特的主营构成中,EVA胶膜占89.27%;背板占7.1%,感光干膜占2.46%。所以主要看胶膜和背板的成本即可,2022年光伏胶膜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6.29%,毛利率为15.58%,同比下降10.08%;光伏背板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7.13%,毛利率为12.07%,减少1.12%。从这里基本就能看的很清晰,福斯特不赚钱就是成本太高了,而胶膜中直接材料的成本占比是最高的,超过90%,光伏胶膜成本去年同比上升了69.78%。
所以去年原材料涨价采购价上升是公司营业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。光伏胶膜的产业链主要是先向上游采购粒子,然后加工制造成光伏胶膜,再卖给像隆基、晶科、晶澳那样的组件商,所以主要还是去年粒子价格太高导致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太高。而今年一季报也没有很抢眼的业绩表现,简言之,福斯特的财报呈现的最大的特点就是:不赚钱。
与产业链其他环节比比高,看看福斯特差在哪?
福斯特其实从报告来看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增收不增利,痛点也是在于成本太高;与福斯特比较类似的还有福莱特,两者很像,一个是胶膜龙头,一个是光伏玻璃龙头,也都有些难兄难弟的味道,福莱特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77.44%,但是净利润却只是可怜的增长了0.13%,原因也是玻璃上游的纯碱和天然气这种直接材料的成本太高。
同样在光伏产业链,再看看一些赚钱赚到手软的公司,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通威了,原因就不过多赘述了,就是硅料紧缺这几年,硅料价格暴涨全面提价,加上成本管控又是最优的,即使今年硅料下降了,其1-3月经营数据的净利润仍同比增长70%,赚钱能力极强。
除了通威外,再看看隆基,与通威比即使光伏龙头的隆基2022年净利润也才同比增长了62.66%,全年才赚147亿,而通威一个季度就赚了80亿。再看看昨天公布财报的欧晶科技,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也是暴增了3倍。
见智研究来分析一下,为什么同一个产业链为什么差距那么大?
成本高,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确实是一个问题,但却不是最主要的问题,高纯石英砂成本还是很高,那为什么欧晶科技还是赚的不少呢。其实更重要的还是稀缺性问题,因为稀缺性就意味着具备了提价的条件,比如前2年硅料稀缺,可以说是既必须又非常稀缺,那4-6万元/吨的成本价,市场价直接可以飙升到30万元/吨,超额利润极高。也就是说,只有你稀缺你才具备提价的基础,如果不稀缺,其实赚的也只能是加工制造的钱。就像今年紧缺环节换到了石英砂,坩埚绑定石英砂的供应,锁量锁价,随着价格上涨可以获得很高的超额利润,但前提其实也还是优质坩埚的稀缺。
再看胶膜细分,从整个胶膜赛道看,胶膜已经不缺了,胶膜的竞争已经不是产能的竞争了,光伏行业同质化严重,大部分产能过剩,胶膜其实也一样,所以胶膜企业面对下游组件厂是比较弱势的。所以从行业供需层面,弹性自然是和高纯砂以及曾经的硅料没法比,缺乏大幅提价的必要条件。
现在胶膜一个重要看点是POE。因为P型组件对应EVA胶膜,N型主要对应POE或者EPE胶膜,随着TOPCon等N型电池的全面投放,POE膜的渗透率要提升,因为TOPCon的组件封装主要是用POE膜,但POE膜更难做,但是盈利能力要比传统的EVA膜要好,而POE粒子主要供应都在国外,类似石英砂,所以到明年都还是比较紧缺的态势。
福斯特作为胶膜龙头,POE有技术优势,可以及时保质保量对N型组件实现胶膜供给。如果加上海外保供能力突出的优势,可以在成本端好好管控,如果能把握住POE粒子紧缺这一逻辑下,提升POE胶膜占比,就很可能打一场翻身仗。
简言之,POE胶膜产品比例的提升会改善福斯特的盈利状况,虽然福斯特挣得还是辛苦钱,但是把握住了结构性的机会,业绩修复仍会很快。